郑州在线

历时7年国内首部红旗渠精神抢救性口述史面世

健康 用户:刘慕骏 2832℃
​历时7年,国内首部红旗渠精神抢救性口述史面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9日讯(记者 黄煌)20世纪60年代,10万林县英雄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立下愚公志、奋战近十载,凭借 “一钎、一锤、一双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近日,湖南人民出版社与岳麓书社联合出版新书《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带读者感受“永远震撼人心”的红旗渠精神。

抢救“太行记忆 ”迫在眉睫

1960年红旗渠工程动工,至今过去60多个春秋。根据2016年掌握的情况,当年“战太行”的十万大军在世已经不足3万人,其中各级各类修渠劳模只有100位左右,而且大多都在80岁以上。抢救这段珍贵的“太行记忆 ”迫在眉睫。

于是,《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编写调研组克服部分劳模信息不详、林州方言生涩难懂、道路不通或路线不熟等各种困难,先后访谈126位修渠劳模、普通工人、红旗渠精神的报道者、红旗渠精神传承者,共获得11300多分钟的视频、音频材料,整理出近120万字的访谈内容,最终成文117篇,入书72篇。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感受那段历史,书中还加入了150张照片,用文字与影像立体还原那段记忆。而且,每一篇人物口述故事都配有见证者的肖像照,还有近80张历史老照片,让你穿越时间与空间,与他们隔空对话。

厚重鲜活的奋斗群像志

《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是国内首部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口述史。该书从编写到出版,共历时7年之久,其中,采访编写历时5年。它既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也是一本鲜活的奋斗群像志。十年修渠期间,林县前后有30万人参加,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齐上阵,人民斗志昂扬、劈山造渠,没有工具自做,口粮自带,石灰自烧,水泥自制,炸药自造。

这本书还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场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劳模风采。

书中的每一篇访谈都记录了采访时间、地点以及采访对象的简介。内容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相比文献史料,读起来更生动,更有临场感。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奋斗者群像的震撼力,读懂那一辈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是如何干事创业,而我们在新时代又应该如何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