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在线

龍龖龘鹤壁各种花式花饽饽龙重登场

美食 用户:张宁光 952℃
龍,龖,龘!鹤壁各种花式花饽饽“龙”重登场!

作为“龙的传人”

我国自古就有崇拜龙的传统

提到“龙”

我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2024年

农历甲辰龙年

鹤壁的“龙年气氛组”们

“龙”重登场

龙行龘龘——甲辰龙年迎春特展

2月6日起,鹤壁市博物馆二楼3、4展厅隆重推出“龙行龘龘——甲辰龙年迎春特展”。

该特展共分为“卧龙崇天、夔龙尚德、游龙吟啸、跃龙盛世、飞龙呈祥”五个单元,充分展示龙文化在文物中的不同形态,从文化起源、时代发展、横向延伸等方面,阐释“龙”的深厚文化意蕴。其中,兽面纹铜簋、龙形玉佩、龙虎纹规矩镜、褐彩云龙纹玉壶春瓶、龙首碧玉带钩展示了鹤壁地区“龙文化”的发展脉络。

龙形玉佩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73年鹤壁市辛村征集。直径5.2厘米,厚0.3厘米。环形、片状、卷曲体,首尾相近,阴线刻。造型优美,古朴雅致。辛村为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葬所在地,这件龙形玉佩当为卫国贵族的配饰。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佩玉之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夔龙纹铜甗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2009年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出土。通高46厘米。铜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甑(zèng),侧装方耳,深腹,镂空底,腹部有夔龙纹。下部为圆形鼎,小圆口,两个对称环形耳,圆鼓腹,三足,素面。甗是商周时期流行的蒸煮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其作用与现在的蒸锅相似。蒸煮食物时,上部的甑用来盛放食物,下部的鼎或鬲用来盛水,甑的底部为镂空的箅,利于水蒸汽通过,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宋庄东周贵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及玉器、陶器等,为研究鹤壁地区东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交龙纹铜鼎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2009年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出土。高30.5厘米,口径31.5厘米。青铜,带盖,盖上有三个环形钮,深腹,双附耳,平底,三足。鼎盖和腹部饰交龙纹。

龙纹玉玦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2009年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出土。高2.5厘米,直径2.1厘米。圆筒状,中空,一侧缺口,外壁饰龙纹。

四神镜

汉代(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5年鹤壁市木材公司发掘。直径9.5厘米。圆形,圆钮,圆座。座外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与白虎之间饰五铢钱纹。其外饰一周斜辐线纹。缘部饰锯齿纹和双线波折纹各一周。

龙虎纹规矩镜

汉代(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75年鹤壁市故县收集。直径12.6厘米。圆形,圆钮,柿蒂纹座,座外饰双线方框。框外饰规矩纹,将内区分为四区,内饰龙、虎及两只凤鸟。外饰斜辐线纹、锯齿纹、双线锯齿纹各一周,镜缘宽平。制作精致,纹饰线条纤细,盘曲如铁丝,遒劲有力,流畅生动。

铜提梁卣

汉代(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90年鹤壁市浚县公安局移交。高17.8厘米,口径8厘米。体呈圆式,附盖,直口,鼓腹,圜底,小三足为蹄足形,腹部对称各饰一小鼻,系为活环提梁,提梁两端各饰龙首。

菱花式龙纹镜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2年淇县高村镇李合屯村收集。直径10厘米。体呈菱花式,正面平,有光泽,背面中央有一小圆钮,主纹为云龙纹。

龙穿花金饰

明代(公元1368年一1644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5年鹤壁市浚县东环城路王百禄墓出土。长3.7厘米,宽3.1厘米,厚0.6厘米。扁长方体,四角内凹,空心,上有一圆孔,下有二圆孔。正反两面各饰一龙穿于牡丹花丛。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双螭青玉带钩

明代(公元1368年一1644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5年浚县东环城路王氏墓地出土。长8.6厘米,宽1.2厘米,厚1.8厘米。体呈琵琶式,钩首雕刻一螭首,钩面雕刻有一小螭呈爬行状,嘴前伸与钩首的螭首相对。带钩玉质细腻,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活泼。

龙首碧玉带钩

明代(公元1368年一1644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5年浚县东环城路王氏墓地出土。长8.8厘米,宽1.8厘米,厚1.6厘米。体呈琵琶式,钩首为龙首,龙首上部雕刻清晰,嘴张,鼻部略翘,呈猪嘴状,眉上部有两须上卷,从头部至颈部雕刻有毛须,为细线阴刻,细颈,通体有瓜棱纹。雕刻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形象。

龙首青玉带钩

明代(公元1368年一1644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5年浚县东环城路氏墓地出土。长9.7厘米,宽1.6厘米,厚1.8厘米。体呈琵琶式,背有瓜棱纹。钩首为龙首,雕刻清晰,细颈,嘴略长。玉质细腻,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活泼。

镶宝石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年一1644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1985年鹤壁市浚县东环城路王百禄墓出土。高2.8厘米,环径1.8厘米。戒指呈圆式,戒面为葫芦形托,托上镶红蓝宝石各一颗,两侧饰龙首。工艺精湛,造型别致。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王百禄为明代兵部尚书王越的女儿,她生前聪慧贤淑,但因身患疾病,终生未嫁,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去世,年仅26岁。王百禄病逝时,王越亲书墓志铭文,抒发了对女儿的怜爱之情和失去爱女的悲痛之心。

“玉堂富贵”青玉锁

清代(公元1636年一1912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长8.5厘米,宽6.3厘米。呈长方形锁型,上有一横梁,正面中部为篆书 “玉堂富贵”四字,左右两边及底部为两条对称的背向的弯曲龙纹,底部中央为团寿纹。背面中部为一只公鸡迈腿朝向一棵白菜的纹饰,左右两边及底部的纹饰与正面相同位置的纹饰一样。通体纹饰均为浅浮雕,造形生动逼真,做工细腻。雄鸡有鸡冠(官),代表升官,白菜的“菜”和“财”谐音,代表生财,因此这件青玉锁寄托了升官发财、富贵永存、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望。

五凤铜冠

清代(公元1636年一1912年),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高15.5厘米,宽18厘米。呈半圆形,前半周下部饰五支凤凰,头顶镶宝石,上部正中饰二龙戏珠。整体为铜片、铜丝精工细作而成,胎质较薄,通体满饰镂空花叶图案,工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凤冠为中国古代贵族妇女所戴冠饰,明清时一般女子盛装打扮时所用彩冠也叫凤冠。

浚县文庙二龙戏珠御路浮雕

高1.52米,宽1.88米。雕刻繁复精美,对研究浚县古城变迁及文庙的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龙洞祥烟”浚县八景之一

洞壁上的蟠龙,栩栩如生,惊之欲飞,出神入化,这也是大伾山国保级文物之一。俗话说“摸摸老龙洞,一年不生病。摸摸老龙角,五子都登科”。石壁上有三个天然洞穴,上洞较大,口径1米,中洞口径0.5米,下洞最小。洞口有题记“鲁元翰再观龙穴,宋元祐元年(1086年),鲁元翰与苏东坡有交往,因政治失意贬谪卫州(今卫辉市)任知州,他多次登大伾观龙洞,寄情于自然山水,希望摆脱政治失意的苦恼。关于龙洞有一传说,东海龙王敖广的五个儿子云游天下时,看到大伾山景象奇特,便居住在此洞,不再回去了。每逢天旱无雨,人们便来祈祷,并且有求必应,所以宋徽宗封龙洞之神为“康显侯”,取意保民安康、国泰民丰。

(文物图片以时代为序)

欢迎鹤壁的大小朋友们

亲临龙年特展

感受鹤壁的龙文化

新的一年

祝大家

龙行龘(dá)龘

前程朤(lǎng)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