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晓明 实习生 金潇潇)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洹水之滨,静水深流,洹水见证了3000多年前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同样也见证了生生不息、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传承至今。针对新馆的《探索商文明》基本展览和《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亚长墓专题展》的相关策展理念,大河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何毓灵。
据何毓灵介绍,“探索商文明”序厅采用中国考古最具特色的“探方”为背景,由此打开探索商文明的大门。展览由“甲骨发现 考古初兴”“考古写史 溯古探源”“中流砥柱 上下求索”“工程为要 举国协同”四个部分组成,以考古发现、考古人物等图片为表现形式,辅以复原场景、发掘与研究人物相关资料与物品等,以殷墟为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和基石为核心,追溯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
“展厅主线以时间为轴、以重要发现为线索,全面系统梳理殷墟自1928年至今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以殷墟为起点,纵向追溯了商代中期与早期、先商时期等,横向追溯了与商文化同时期的考古发现及重要收获,突出殷墟商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何毓灵告诉记者,“辅线则是以几代考古人以殷墟为试验田,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同时培养了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的历程,并专门以雕塑复原方式展示梁思永、李济为代表的早期殷墟发掘人物和以邹衡为代表的商文明研究领域的主要考古学者。”
“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亚长墓专题展”以透物见人为主旨,以考古学家的全面系统发掘与研究,特别是科技考古的全面介入为线索,全面展现了3000多年前亚长的铁血英武的贵族形象。
展厅内主题油画与展览名称呼应,描绘了亚长率领族军浩浩荡荡从远方来到大邑商;结尾油画是亚长驰骋疆场、马革裹尸归来的悲壮场景。
同时,展厅以科技考古为手段,通过人骨考古研究揭示了亚长的性别、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同时还展示了亚长当时的生活习俗、疾病创伤,甚至是死亡原因,重塑了亚长的“血肉身躯”。
在文物展示上,多以独立柜展示重点器物,重点玉器柜可从多角度展现出土玉器的工艺、纹饰和质地;集中展示的青铜器彰显了亚长的身份和地位,中间以牛尊为重点代表,其他重点青铜器分布两侧;牛尊之后展示出土的七把青铜钺,突显了亚长武将的英武气概。
多媒体交互装置丰富了展览内容和形式。音频交互装置展示了亚长墓出土的三件铜铙的测音成果,让3000年前的声音“绕梁”于今,与观众实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