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商场、繁忙有序的工厂、生机勃勃的田野……郑州市全力以赴拼经济,不断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在郑州的人们,正拼搏着、奋斗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感受着烟火人间的幸福。
郑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系列报道《烟火人间》持续推出。
采摘草莓
是春冬不可多得的美好体验
在黄河岸边
有这样一个人
他用9年时间
将高品质草莓端上市民餐桌
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在大棚里种出了
自己的烟火与幸福
雪后的郑州寒气袭人,黄河岸边的西禾农场草莓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垄垄浓密的枝叶间缀着鲜红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
早上8点,负责人任瑞彬蹲在田垄间,扒开草莓叶片,仔细观察草莓当天的生长情况,叮嘱工人疏花疏果。“草莓的生长受水肥、天气影响很大,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遇到不太好的天气,比如下雪之后水分大,它口感就会下降。如果温度太低,草莓生长慢,吸收能力下降,会产生畸形。”
别看任瑞彬现在对草莓种植如数家珍,把农场经营得“风生水起”,他还是从自动化监测行业“半路出家”的。2015年,40岁的任瑞彬一脚踏入农业,在黄河边种起了高品质草莓。“第一年最兴奋,反而没觉得辛苦。大棚全部是自己去建,自己背钢管、扎钢管,肩膀上磨的都是红印。栽苗子需要连续弯腰半个小时,我腰椎不太好,也得咬着牙坚持。
顶不住了,就想想红军长征。”
从选苗、栽种、定植到施肥、预防病虫害,那段时间,任瑞彬与合伙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待在大棚里面。但作为新手,任瑞彬的种植路并不一帆风顺,技术不稳、经验欠缺、资金不足……问题一个接一个,“草莓已经开始成熟了,下了一场暴雪,那场雪来得非常急、非常猛,我们来不及采取措施,大棚就塌了。所有人连夜起床,赶到农场,把另外5个棚保住了。”
如今,经过不断升级大棚牢固性,任瑞彬终于能在雨雪天气睡个好觉了,土壤改良、精细管理等标准化、智慧化手段,也让种植变得更加轻松。
凭借着对农业的一腔热血和琢磨钻研,任瑞彬慢慢打响了西禾农场的口碑,一到节假日,农场每天能接待采摘游客五六千人。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不少市民边体验采摘乐趣,边享受田园生活的悠闲。“一起采摘很开心”“他们地上铺的有地毯,很干净,管理也很安全,我们吃的也很放心,天气只要好,我们就带孩子过来了。”“让小孩子感受农作物的生长,包括丰收的喜悦。”
除了游客现场采摘外,这些高品质、绿色草莓还被工人们称重、整理、码放、贴牌,再送去质检,检测达标后放进精品礼盒卖向全国。通过线上电商直播、线下商超销售等方式,农场每年草莓产销量达20万公斤。任瑞彬说:“2022年之前,我们主要针对是郑州和河南本地市场,比方说拜特、盒马等郑州一些精品超市。从2022年开始,我们布局省外渠道,像西安、成都、武汉、合肥这些城市。”
从7个大棚发展到100多个大棚,草莓亩产从800斤提升到4000斤,工人从20个增加到140多个……九年来,草莓基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打造成为“四季有果、月月可摘”的特色产业园,不仅开发了育苗棚、甜瓜棚、番茄棚等更多产业项目,还带动80多个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岗李村村民李红说:“家离这比较近,骑车20分钟,比较方便。农场有食堂,中午可以给这吃饭,一个月工资3000块钱,可开心。”
在日复一日与草莓为伴的生活里,任瑞彬把种草莓做到了极致。每每品尝到草莓清甜的口感、看到采摘孩童脸上的笑容,他就感到由衷的满足。而中央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让任瑞彬对未来更有信心。
今年这份“莓”好限定
你打卡了吗?
记者:王妍斐、郝宏杰
编辑:
张杭
实习生:
李孟哲
统筹:
岳翔、王尚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