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是第十七届国际罕见病日,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在儿科楼一楼广场举办儿童罕见病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任、新生儿科主任王斌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各类罕见病患者占比虽小但绝对数已达2000多万。据报道,80%的罕见病与遗传因素相关,而有50%的罕见病在新生儿期或者儿童期发病。因此,早期筛查非常重要,目前有30至40种罕见病是可以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的。
出生3天急性发病 女孩确诊遗传性罕见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国内最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同时也是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进展凶险的罕见遗传病,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因为患儿常出现通身黄染、血里有酸、尿里有酸,也被叫做“柠檬宝宝”。
刚出生3天的女孩欣欣(化名)突然呼吸急促、大哭不止,发热至38.5℃,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科时反应低下、气促加重、通身黄染,血液和影像学检查显示患儿存在高氨血症,可能出现肝昏迷,并存在神经、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的损害。
为进一步寻找准确病因,主诊医生立即为欣欣进行了遗传病筛查。与此同时,当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气促缓解。为清除异常升高的血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快速有效清除患儿严重升高的血氨。
“遗传代谢病检测结果确认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重度高氨血症,”王斌主任表示,大多数罕见病确诊过程都非常艰难,一方面致病原因罕见,另一方面罕见病诊治常涉及多个学科,同一种罕见病表现症状差异较大,而医生在早期就对欣欣进行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为后期从代谢层面及基因层面上分析患儿病情迅猛进展的原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幸运的是,经过针对性治疗,纠正体内的代谢性酸中毒、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和特殊奶粉喂养后,欣欣的血氨明显下降,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病情急确诊难 产前诊断要重视
王斌主任介绍,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ademia,M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一般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病。由于患儿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无法正常代谢氨基酸、甲基丙二酸,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可损害脑、心血管、肾、肺、眼、骨髓、皮肤等多个系统。因此,即使是肉、蛋、奶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营养补充,对很多患儿来说都是终生无法品尝的美味。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十分不一致,重者可出现癫痫、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视力障碍、造血功能障碍等,致残率高。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服用辅助代谢的药物和特殊医学配方粉、严格控制饮食来维持身体发育。
因此,在临床怀疑是甲基丙二酸血症时,需要通过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尤其是对有代谢遗传病家族史或生育过一胎患儿的家庭进行基因检测,从而为产前诊断/PGT技术阻断单基因遗传病的垂直传递提供依据,避免生育相同的患儿,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
单基因遗传病综合发病率高达1/10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在逐渐降低,死亡原因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先天缺陷。这些缺陷有一些是由遗传因素所引起,包括单基因异常及染色体异常,另一些则是受到遗传及环境的多因素异常导致的。
遗传代谢性罕见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喂养困难、严重呕吐、腹胀腹泻、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
多数遗传性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王斌主任表示,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已发现7000多种,综合发病率高达1/100,是造成我国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新手爸妈要重视新生儿筛查
为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我国已开展多年新生儿筛查项目,但目前出生缺陷三级防御措施还处于传统的问询、生理特征、生化指标的检测,传统的新生儿出生筛查仅包含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新生儿听力、早产儿眼底六项筛查项目。
对于普通婴幼儿,应该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生长发育评估,若发现生长发育异常,可进一步做串联质谱检测,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和致残率。如有疑问或者担忧,也可以找遗传专业医生咨询。
“很多严重出生缺陷至今都无有效治疗方法,但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尽早发现,可以预防畸形胎儿出生,育龄夫妇一定要重视这一点”,珠江医院胎儿医学产前诊断科主任,国家卫健委产前诊断专家组专家杨芳表示,基因在人类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变异的发生,这些变异可能会引发疾病,并且都有一定的几率传递给下一代。
有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在疾病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可是一旦发病不是危及生命,就是造成智力或机体永久性的损伤,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辈子遗憾和负担。
王斌主任建议,根据中国发病率较高、致病基因明确等原则制定新生儿常见遗传病代谢和基因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宝宝是否患有先天性代谢性遗传病并及时治疗,如果新生儿能在出生后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则可免受损害,避免出现智力低下,健康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张宇 韩羽柔 伍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