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当前,储能行业过剩问题不是很凸显,甚至部分储能系统关键器件还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
3月9日-12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期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许继电力电子)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刘刚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刘刚表示,眼下,国内真正能够把IGBT元件、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等器件做好的厂家并不多,很多公司就算生产出了产品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IGBT是电池储能系统中的重要组件,用于实现电能从直流转换为交流。
寻熵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储能新增并网项目规模达22.8 GW/49.1 GWh,是2022年7.8 GW/16.3 GWh的近3倍,也超过去十年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的总和。
刘刚表示,自2022年新能源项目开始大量配储起,储能项目陆续投运。在行业降本的大背景下,不具备实力的储能变流器厂家逐渐因质量问题、成本问题或产品创新跟不上需求等问题出局。
“储能系统里每个关键元件的研发制造都有很高的门槛,业内有些企业号称要把业务做到覆盖全产业链,做了电芯又要做储能变流器,在我看来成功率较低。”刘刚指出,储能变流器比光伏逆变器难度更大,做光伏电池板的厂家也很少有做光伏逆变器的,目前储能变流器领域仍为紧缺。
他认为,储能行业现阶段产能扩展较快的为储能电芯,现有产能大于市场需求,长期看有利于行业发展。
电芯是电池的基本组成单元。高工产研数据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350 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不足50%。
作为电池上游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在去年下降超八成。叠加电芯产能过剩、参与厂商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储能系统和EPC的最低报价屡创新低。
寻熵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2小时和4小时储能系统年平均报价分别同比下降29%和35%;2小时和4小时系统的全年最低报价均已低于0.65元/Wh。
刘刚表示,多数电池厂家的当前产能扩张计划,瞄准的是近几年市场增速需求,为长期规划。从长远来看,目前电芯的产能后续都会有用武之地。
“因为目前储能系统还主要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还未大面积启动,新能源车后续需求也会增大。”刘刚称。
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储能可分为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
许继电力电子上市公司许继电气(000400.SZ)100%持股子公司,许继电气则隶属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河南许继在2016年开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产品,产品主要包括储能变流器(PCS)和储能管理系统(EMS)。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立于2021年,业务覆盖发电(含新能源)、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力领域,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储能、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能源互联网等其他领域。
除许继电气外,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还拥有中国西电(601179.SH)、平高电气(600312.SH)、宝光股份(600379.SH)、西高院(688334.SH)、宏盛华源(601096.SH)等五家上市公司。
上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立储能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
该公司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宁德时代(300750.SZ)、平高集团、许继集团、山东电工等八家公司共同持股,以许继集团所属电科储能、平高集团所属储能科技、山东电工电气所属电工时代为基础重组设立,以打造央企储能业务头部企业为发展目标。
刘刚表示,集团设立储能子公司是为了整合旗下储能力量,能够进一步涵盖储能技术,为行业提供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