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在线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中医药科学高峰建设进行时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采访见闻

文旅 用户:宁古薄 1888℃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中医药科学高峰“建设进行时”——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采访见闻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落户郑州航空港,入驻中原医学科学城。 陈骏 摄

  □本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骏

  2月27日,河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揭牌亮相。

  挂牌20天,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这一承载着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型服务平台将如何运转,又谋划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带着这些疑问,3月18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中原医学科学城,走进省中医药科学院,一探究竟。

  在中医药科学院“认识”河南中医药

  白蒿绿茸散草香,芬芳四溢养身康。

  在省中医药科学院一楼大厅内,数十个装有中草药标本的玻璃罐子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辨识中药的同时,感受着来自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这些中草药是河南最新发布的第一批道地药材的代表。”正对着各种中药材拍照的记者,偶遇了一位“老中药人”马开——他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研究所所长,还是河南大学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马开告诉记者,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指的是药材“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河南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中药资源3000余种,“四大怀药”久负盛名,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三。

  药材好,药才好。

  扶正感康丸、筋骨痛消丸……除了道地药材标本,一大批中成药,也占据着省中医药科学院展厅的“C位”。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更有着仲景宛西和羚锐制药等杰出的中医药企业,一味味道地药材在这些现代化工厂中变身各类中成药,为广大病患带去福音。

  此外,河南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张仲景、褚澄等历史名医均出自河南,《伤寒杂病论》等中医药巨著也成书于河南,平乐郭氏正骨历经两个多世纪兴盛不衰,影响力遍及全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的中医药学术流派。

  除了悠久、厚重的历史,现实中的河南还拥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项目。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7500余所,开放床位11.07万张,中医医师5.28万人,中医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在岗职工数均居全国首位。

  向历史追溯,抑或是凝视当前,扛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任,走在前、挑重担、起高峰,河南当仁不让。擦亮中医药的河南名片,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河南已迎来难得的窗口机遇期。

  基于此,省委和省政府作出战略决策,整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等省直单位中医药科研资源,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将其作为推动全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打造一座中医药科学的“新高峰”。

  在中原医科城感触“中西医结合”新格局

  手持一棵开着黄色小花、如同“路边野草”一般的植物,马开告诉记者,这便是“鼎鼎有名”的青蒿。

  诺贝尔奖和屠呦呦,让青蒿这味古老且在春夏两季随处可见的中草药变得“洋气”起来。青蒿素的问世,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典范,更是古老的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

  在中原医科城,省医科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先后落地,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态势,将让更多的“青蒿素”造福人间。

  省医科院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说,河南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优势便是中医药的深厚积淀。

  省中医药科学院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说,自打省中医药科学院和省医学科学院同址办公时起,如何实现中西医科研协同,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与生物医药研究集聚发展,是摆在该院全体中医药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据介绍,按照计划,新成立的省中医药科学院将设置中西医协同旗舰基地,将中原医科城内的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南院区和其他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作为中西医协同攻关的旗舰基地,组建中西医联合团队,重点研究科研模式创新、多学科联合会诊、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等方式,营造“西学中”人才成长环境,打造中医、西医协同合作模板。

  与此同时,在成果转化方面,省中医药科学院还将与省医学科学院共用技术评估评价中心、临床研究发展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共同适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十条激励政策》,打通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堵点。与省医学科学院共用转化团队,发挥“技术经纪人”和成果转化机构在中医药科研成果筛选、市场评估、融资服务、成果推介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更加务实有效的转化支持体系。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中原医科城目前已迎来了‘开局良好、势头正劲,前景光明、未来可期’的可喜局面。随着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入驻,医科城实现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态势,在‘中原再造新高峰’的征程中,我们信心满满。”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充满信心地说。

  在中原大地期待古老的中医药更“新潮”

  “我跟中药打了快40年的交道,也经常感觉自己是个‘小学生’,很多药材虽然天天打交道,但时常会有新的认知。”马开说,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古籍所带来的思路,而如何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继承好、挖掘好、利用好,也是所有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任务。

  中医药大省,向“新”而行,如何让古老的中草药历久弥新,迸发出新的发展动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马开告诉记者,在新技术、新研究手段的加持下,古老的中医药如今更具新潮范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嫁接”至中医药研究领域,开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化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中药自动化调剂系统、智能化中医药教学系统,还一直在开展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积极研究开发中药衍生品。

  例如,聚焦艾草、青蒿、菊花、冬凌草等中草药,科研工作者们正在开展其在美容护肤、洗漱用品、家用棉纺等方面应用,同时还在养殖业、宠物行业研究推广抗生素等药物的中药替代产品。

  “作为一个‘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医教研产学一体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型服务平台,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在努力向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医药人才集聚、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这‘五个高地’的目标迈进。”省中医药科学院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发展布局,建设中的省中医药科学院将以院本部为主体,设立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在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南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市(郑州)3个核心基地,以及若干个研究型附属医院和创新企业,形成“1+3+N”的发展布局。

  争取国家中医药科研战略力量布局中原大地,为中医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实践贡献“河南力量”,省中医药科学院前景光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