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在线

魅力鹰城非遗传承篇丝绸路上的仙女织

消费 用户:雷琳 1475℃
【魅力鹰城·非遗传承篇】丝绸路上的“仙女织”

我国蚕业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区的鲁山县柞树成林,是山蚕生存佳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城乡随处可见养蚕、缫丝、织绸的热闹场面。之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蚕农和丝绸加工者日渐减少。近年来,织绸行情趋好,养蚕、织绸再次成为热潮。

2011年12月,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今年5月13日,记者前往鲁山县赵村、瓦屋等乡镇,探访鲁山绸与绸织作技艺的奥秘。

金奖“国宝”鲁山绸

据《鲁山县志》记载,鲁山绸始于夏,兴于唐,清朝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曾被列为朝中“贡品”。1915年2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鲁山绸被万家客商誉为“仙女织”和“国宝”,荣获金奖。

鲁山绸色泽柔和、丝缕匀称、拉力强、伸度大、易染色,相传周代已为王侯所用。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携鲁山绸为礼品;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后,曾积极倡导发展柞蚕生产。

养蚕织绸,是不少鲁山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尤其在赵村、尧山、瓦屋等乡镇,世代养蚕的家族不在少数。

另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鲁山县城有丝绸行231家,商户2000多家,织机4000多台,年产柞丝绸2000多万匹。新中国成立后,鲁山县在成立国营缫丝厂和丝绸厂的同时,还在山区乡镇成立了多个蚕种场,专门为蚕农服务。

机杼声声织锦绣

“把织绸业重拾起来,是我多年的夙愿。”在鲁山县城南环路一家织绸店内,60岁的周斌说。

周斌家住鲁山县土门村,2014年5月成立了鲁山县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专门挖掘、恢复、继承与传承鲁山丝绸文化、重现经典工艺。

织绸、缫丝、打纬、牵经······织绸车间内,“吱呀呀”“叭叭叭”的机杼声不绝于耳。20余名工人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工作。

“现在工人少,旺季时常用工100多人。”周斌说,鲁山绸系古法织艺,无文字和图片记录,技艺全系口耳相传,所用织绸工具亦无图纸,其制作技术隐于民间。

为了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织机,周斌曾费尽心思,先后拜访鲁山、南阳等多位织绸艺人,成功造出了合适的织机。

鲁山绸分两种,一种用山蚕吐出的丝制作,一种用家蚕吐出的丝制作。山蚕在山上放养,个头儿大,靠吃柞树叶生长,因此也叫柞蚕,吐出的丝叫柞蚕丝;家蚕在室内饲养,个头儿相对较小,靠吃桑树叶生长,因此也叫桑蚕,吐出的丝叫家丝或桑蚕丝。

鲁山绸工艺繁杂,有缫丝、牵经、刷经、打纬等十几道工序。

今年72岁的潘大增是周斌公司的一名织绸师傅,家住鲁山县鲁阳街道七里社区。他也是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潘大增16岁开始缫丝、织绸,且手艺独特,织出的丝绸正面看与其他丝绸没啥两样,侧面看却尽是方格花纹,而且织绸中不添加任何染色。

“你看,别人织机下面只有两个踏板,我用了4个,这就是织出花纹的原理。”潘大增说,织绸是个技术活,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织作过程中一个环节失手,就会前功尽弃。

与潘大增一起织绸的还有67岁的李民生和69岁的刘文利等。“织绸的老年人居多。”潘大增说,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了这个行列,织绸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这让他心里暖融融的。

“我记事起家里就养蚕、缫丝。”今年40多岁的四棵树乡张沟村村民王娟说。王娟是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06年起在家专事织绸加工。

时下,在鲁山县织绸界,当属瓦屋镇李老庄村的岳石头起步最早。今年65岁的岳石头18岁时跟随父亲学习织绸技艺,一直干到现在。

岳石头加工的织绸全部由桑蚕丝制作。在他看来,桑蚕丝品相好,耐酸碱性强。他家的3台织绸设备为全木制作,据说年龄都在150年以上。

作为鲁山县第一个用桑蚕丝织绸的民间艺人,2013年1月,岳石头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另据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该县有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1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2人、县级7人。

蚕农在移蚕

激励蚕农助增收

织绸是门技艺,养蚕同样是门技术。

“一粘二丝三成线,四坑五条成一半;六炸子,七红眼,八黄九青十出蚕。”这句顺口溜是蚕农摸索出的养蚕经验。在瓦屋镇马停村一山坡上,50多岁的蚕农吴主义说。

“幼蚕出壳前需要给蚕卵加温,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吴主义说,时间长了,蚕农总结出了掌握火候的顺口溜,其中的粘,就是蚕卵摸起来粘手,说明温度正好;发现成丝或成线,说明发育正常;一旦蚕卵外表发青,就到了蚕儿出壳的时候,这时候就不能温度过高。

柞蚕在山上放养,天敌也多,鸟、蟾蜍、蛇、獾等飞禽和动物都爱吃蚕,所以有时候养着养着蚕就没了。也是缘于放养柞蚕难度大,近年来,鲁山蚕业部门给予了蚕农不少扶持。

“现在养蚕所有蚕种全免费,每放养1公斤蚕卵,蚕业部门还给600元到1000元不等的补贴。”吴主义说。

另据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贺介绍,鲁山县共有柞蚕坡137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可直接利用柞蚕坡约80万亩。今年春,全县制售柞蚕种卵1182公斤,全县柞蚕养殖户817个,养蚕人员2000多人。(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胡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