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是洛阳市颇具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既秉承了过往的发展优势,又赶上新时代的发展风口。智能制造已成为应对严峻的经营环境、重塑业务模式、保持有效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如何更好地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改变传统做法,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升级,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赋能转型升级?
4月11日,中欧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在洛阳成功举行,主题为“智造引领,赋能转型”。本次论坛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旨在探讨智能制造赋能产业转型,与企业家共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助力区域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卢钦华、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牛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方跃等与400余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本次活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管理学副教授梁超担任主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首先致欢迎辞,她指出,洛阳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现代化气息,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构建了具有洛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欧高度重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次洛阳思创会带来智能制造的讨论,可谓恰逢其时,因为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她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河南经济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新思路,为中原地区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寻新路径。
接着,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牛刚致欢迎辞。他表示,制造业是洛阳当家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塑洛阳产业格局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洛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他特别提到,中欧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高层次管理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过与洛阳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中欧的知识成果将为洛阳的数字化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之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致欢迎辞,他介绍道,近年来河南省把制造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数字转型战略,目标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洛阳市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先进的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千亿级的产业,目前分层次打造数字化生态闭环,中小企业加快转型。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洛阳市可以学习先进理念,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后,洛阳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卫树红进行洛阳产业分享。她介绍道,洛阳市以成长性好、体量优势大、头部企业带动强等原则,筛选确定了5大先进装备集群和17条优势产业链,其中5大集群包括: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现代医药产业链集群。截至2023年,17条产业链总体规模已达4200亿元。
之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中欧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系系主任、AI 与企业管理研究领域主任、企业数智化转型课程联席课程主任方跃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主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方跃教授首先介绍了制造业变革与转型发展的方向、增长和价值。网络智能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应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向更加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他表示,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环境,制造业需要创新,加速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发挥数据价值,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增长。此外,制造业的价值链从链状走向全生态价值网络化,具有去中间化、产销合一等特征。
他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其中包括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数字化转型难度大等问题。针对洛阳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方跃教授认为主要在于自主创新和开放能力不足、企业意识有待提高、信息化基础不均衡等。
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跃教授进一步强调:“没有敏捷就没有数字化,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敏捷。”面向未来的企业应具备效率、创新、敏捷、协同等基本特征,而传统制造业企业比较少关注敏捷。制造业的敏捷转型在于软件系统的敏捷、实体产品的敏捷和工业制造的敏捷。构建敏捷供应链需要根据产品不确定性协调供应链战略,做到效率和敏捷的平衡。此外,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企业各方面的协同性。
方跃教授最后总结道,以一百年为周期来看,新质生产力就是两个关键词:面向未来和面向世界。第一,要有引领未来的战略,推动工业4.0整合、自主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第二,要加快产品的创新与升级;第三,提升企业敏捷、协同等能力,做好内功;第四,推动产业向外布局,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梁超副教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门实验室主任樊会涛,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校友郭泽义(EMBA 2008),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欧校友王新莹(EMBA 2010),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许科共同讨论了制造业科技创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制定等话题。大家一致认为,洛阳的智能制造要融入到国家智能制造的全局里,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虽然数字化转型过程艰辛,但是企业必须要迭代升级,才能做到基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