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遗址航拍图
3500年前的商朝都城什么样?6日,在偃师商城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考古队领队陈国梁结合40年考古发掘成果,为我们逐渐还原出一个布局严谨的中国古代早期大都市样貌。
外围有大城,城垣内面积约183万平方米
“西亳城有三重城垣,由外到内分别为大城、小城和宫城。”陈国梁介绍,考古发掘已明确,偃师商城是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小型聚落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营建的较大型城址,首先建设了宫城和小城,之后扩建为大城。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城市规划堪称中国古代都城建造的典型,体现了商王朝对都城秩序的追求,也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都城规划和城市营造。
厘清大城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83年,经过勘探和试掘,考古专家初步确认了偃师商城外围西、北、东三面城墙的位置、走向、长度、结构及保存状况,认为该遗址“规模大,内涵丰富”“绝非一般聚落,也非方国小城,而应是一代王都”。1988年,经考古人员勘探,发现西、北、东三面城墙外侧均存在护城壕;1991年,在配合当地民宅建设的发掘中,又确认了之前认为已经被洛河冲毁的南城墙及护城壕存在,说明这里曾拥有复杂和完备的城市防御体系。
勘探和测量数据表明,偃师商城大城平面大致为缺角长方形,南北最长约1753米,东西最宽约1198米,城垣以内的面积约为183万平方米,护城壕以内的面积约205万平方米。
小城面积约90万平方米,已确认一座城门
在对偃师商城的初期勘探与城墙的发掘中,多次发现小城城墙的线索。当时参与偃师商城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王学荣认为,在偃师商城大城扩建之前,存在着一个规模稍小的城址,即偃师商城的小城。
1996年秋季开始,考古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发掘工作,最终证实偃师商城小城确实存在,并明确了其始建年代早于大城。结合考古资料来看,偃师商城小城南北最长约1153米,东西最宽约776米,面积约90万平方米。1997年,偃师商城小城遗址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点评认为,小城的发现对商文化上限的认定、夏商文化分界和偃师商城布局、年代及性质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国梁介绍,近年,考古人员在偃师商城小城发现了首个能够确认的门址,即小城东门。该城门为单门道,门道宽度约3.2米,门道南北两侧分布着夯土柱槽和成排的柱洞。这些发现,让小城布局更加清晰,也为下一步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素材。
宫城区位于遗址中部偏南,约5万平方米
1983年,考古人员勘探发现了位于遗址内居中偏南位置的一处建筑基址群,拉开了宫城区田野工作的序幕。至2016年,该区域基本发掘完毕。
发掘表明,偃师商城遗址的早期宫城大致呈正方形,长宽均约190米左右,面积约3.6万平方米;晚期向西、向南扩建后,东西最长达232米,南北最宽达221米,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在宫城四周,分布着厚约2米的夯土围墙,宫城内遗存由南往北分为三大部分:南部是由若干大型建筑基址组成的宫庙区,中部是王室祭祀区,北部为御苑区。
“尽管对遗址的城市布局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仍有较大面积的区域属于认识的空白区。”陈国梁说,考古人员的脚步从未停止,不同区域的遗存分布、城门分布状况和数量等,将在未来一一揭开谜题。(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卢杨然)(图片为考古资料)